影视资讯长安急需荔枝,暑期档急需救市
首页影视资讯电影资讯长安急需荔枝,暑期档急需救市

长安急需荔枝,暑期档急需救市

七月第三周,《聊斋:兰若寺》《超人》两部大IP迅速熄火后,《长安的荔枝》与《你行!你上!》双双提档至18日上映。截止7月17日,《长安的荔枝》猫眼点映评分为9.7分;淘票票购票好评为4155人,差评仅为81人;抖音百评团四星及以上好评率达到95%。

不出意外,《长安的荔枝》将成为暑期档第一部院线电影中的高分佳作,口碑加持下,它也有望成为春节档后第一部票房冲击10亿甚至超过10亿的国产院线电影。


影片点映前,外界更多将《长安的荔枝》视作“古代版《年会不能停!》”,诚然,《长安的荔枝》同样能让一众职场人跨越古今深度共情,但它的格局不止于此。对唐朝由盛转衰这一历史巨变下“民生多艰”的呈现,对封建社会制度性顽疾的批判与思辨,才是影片更令人动容的地方。

可以说,《长安的荔枝》这一马伯庸IP不仅更适合电影化改编,也是一部高度适配导演大鹏的作品,马伯庸天马行空的脑洞与对历史的另类洞察,和大鹏对小人物叙事技巧纯熟的把控碰撞到一起后,产生的火花确实相当绚丽。

时间进入七月后,陈思诚的《恶意》未能成功救市,接下来,或许就要看《长安的荔枝》了。

套路再老

好用就行

六月初,《长安的荔枝》剧版开播,如今剧集豆瓣评分停留在6.6分,这显然是低于市场预期的,剧集播出后“马伯庸IP影视化困境”也成为了外界热议话题。但从影版点映口碑来看,并不是观众不爱马伯庸了,而是《长安的荔枝》这部7万余字的中篇小说,的确与长剧不太兼容,更适合进行电影化改编。

原因在于,电影体裁可以最大程度还原马伯庸这部中篇小说的时空紧张感,当贵妃诞辰倒计时高悬在大银幕上时,“跨越五千余里将新鲜荔枝从岭南运到长安”这个核心脑洞,以及李善德这位倒霉荔枝使的坎坷命运,便成为了两小时的观影过程中,牵动观众心弦的关键叙事钩子。

这是《长安的荔枝》最表层的吸引力,影片的深层魅力,是这出小人物故事对“一骑红尘妃子笑,无人知是荔枝来”这句经典诗句的解构,以及对唐朝由盛转衰这一历史巨变下“民生多艰”的呈现。荔枝连果带树千里转运、快马加鞭、冰封保鲜,但这份沾着沿途百姓血泪的的水果,被送上琳琅满目的餐桌上后,直至冰块融化都未被贵妃品尝一口。


客观来说,对于《长安的荔枝》这部小说的影视化,剧集的篇幅过于累赘,电影的体量又稍显紧凑,因此导演大鹏在叙事上也不得不做出取舍,即全力保留并呈现原著中“以一枚小小的荔枝洞见繁华之下大厦将倾的忧患”的精髓,而实现这一目标的代价,是深入塑造商人苏谅、荔枝女阿僮等关键配角的篇幅被大大压缩,导致配角集体工具人化。

因此,虽然《年会不能停!》中大鹏、白客、庄达菲构成“铁三角”,在《长安的荔枝》中的古代职场再度聚首,但“铁三角”间的戏剧张力相对被弱化。不过,《长安的荔枝》中,各方势力间的博弈、管理层内部的矛盾、职场的人情世故与处事学问等,都是更能被观众跨越古今直接共情的议题,这一定程度上掩盖了影片配角塑造单薄的问题。

同时,古今共通的职场叙事也降低了观众对于影片的理解门槛,《长安的荔枝》中走马观花式出现的唐代职官结构和行政运作机制,不少人或许并不熟悉,但是“画饼”“摸鱼”“背锅”“房贷”等现代社交语言,又能时不时逗得观众会心一笑。整体而言,《长安的荔枝》瑕不掩瑜,它的完成度在今年的国产院线电影中是数一数二的。


不过,点映阶段也有部分影评人认为《长安的荔枝》不够优秀,原因在于影片所表达的“兴,百姓苦;亡,百姓苦”的内核思想,在古代的历史长河中已经被文人墨客反复书写,新意欠缺。

退一步讲,套路再老,好用就行,《F1:狂飙飞车》的叙事模板,也是被好莱坞反复使用的经典模板,不是照样令人动容。再者,《长安的荔枝》想要呈现的,也不止是小人物蝼蚁般的宿命这一苦情底色。

从历史思辨中

看《长安的荔枝》的稀缺性

《长安十二时辰》和《长安的荔枝》中,马伯庸所描绘的,都是小人物视角下一步步走向腐烂的盛唐,虽然《长安十二时辰》珠玉在前,但相似底色的故事搬上大银幕,又是另一番风味。

要论《长安的荔枝》是否有新意,对标文人墨客的诗词或许有失偏颇,它的参照物,应该是同样以唐代为背景的大银幕影片,如《妖猫传》《长安三万里》等,这些影片都在不同的叙事视角下,呈现了唐朝由盛转衰这一关键历史转折点。

陈凯歌的《妖猫传》更像是一部“大唐版罗曼蒂克消亡史”,追光动画的《长安三万里》在高适的务实主义与李白的浪漫主义对撞中,勾勒出的是大唐风流与家国情怀,而《长安的荔枝》更像是大唐版的《大明劫》,或者说电影版的《大明王朝1566》,它在大银幕上是具有自身独特稀缺性的。

说到底,不管是原著小说,还是改编而成的电影《长安的荔枝》,本质上都是为一碟醋包的一顿饺子,也是通俗易懂版的《大明王朝1566》:同样的以虚写实、同样将镜头对准权力的游戏、同样聚焦民生多艰的源头“乱自上作”,最终两部作品真正批判的,也都是封建社会的制度性顽疾。


区别在于,《大明王朝1566》的叙事逻辑为纯粹的封建官场政治逻辑,信息密度和剧情理解难度都相当高,这也是剧集首播那年曲高和寡的关键因素,而《长安的荔枝》的叙事逻辑一半为现代职场逻辑,一半为封建官场政治逻辑。

作为一部商业片,《长安的荔枝》的理解门槛相较《大明王朝1566》更低,对观众而言也更友好。虽然商业片的艺术表达空间有限,但《长安的荔枝》绝非一部投机取巧式的、简单迎合打工人情绪的影片,它的讽刺与批判中带着历史思辨,也带着悲情英雄对家国命运的无奈与痛楚。

从《保你平安》到《热烈》,小人物叙事一直是大鹏最为擅长的领域,在《保你平安》和《热烈》中,大鹏的小人物叙事始终是带着理想主义光环与鸡汤之味的,但《长安的荔枝》不同,它的底色是严肃的、悲怆的、黑色喜剧式的。

当然,这是建立在原著基础之上的,但能敏锐捕捉原著精神并利用艺术加工后的影像精准传达、叙事节奏流畅、起承转合丝滑、价值表达既照顾全年龄向观众也留有进一步深入解构的空间,在当下的大环境下多少也称得上一句难得。


某种程度上,也可以说《长安的荔枝》是一部相当适合大鹏操刀的作品,除了原著对小人物的聚焦是大鹏驾轻就熟的,也在于马伯庸小说让人拍案叫绝的脑洞,为大鹏擅长的小人物叙事平添了几分灵气。

行业低谷期,此类尊重市场亦尊重观众的优秀商业片,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。不过,至于《长安的荔枝》能否成为外界期待中的,今年春节档结束后首部票房破10亿的国产院线片,目前来看变数仍是很大的。

强强对撞

暑期档或迎转折点

从抖音电影榜7月17日下午13时更新的数据来看,《长安的荔枝》的实时热度位居榜单第四,排在上映首周的《聊斋:兰若寺》和待映的《戏台》《你行!你上!》之后,但从抖音新片想看人数来看,《长安的荔枝》以11万的想看领先上述三部影片。


如今,猫眼专业版对追光动画新作《聊斋:兰若寺》的最终票房预测为2.59亿,早于《聊斋:兰若寺》一天上映的进口片《超人》,猫眼最终票房预测仅6704万。七月第三周,《聊斋:兰若寺》《超人》两部大IP迅速熄火后,《长安的荔枝》与《你行!你上!》双双提档至18日上映,《长安的荔枝》更是全面点映与提前公映双管齐下。

提档后,《长安的荔枝》的点映口碑持续释放。“最终所有轻松都会落成沉重的悲,让我在笑过后,咂摸出小人物命运里化不开的苦。”有观众在《长安的荔枝》抖音评论区如此写道。


近期,抖音在站内上线了电影用户评论、评分系统,评分体系与豆瓣相同都为五星十分制,《长安的荔枝》因还没上映目前并未开分,不过六月份上映的《酱园弄·悬案》和《侏罗纪世界: 重生》如今已经开分,对标成片质量来看,两部影片6.2与5.9的评分,可谓相当客观。

当抖音电影评分成为观影群体决策的又一大风向标后,外界也可以通过抖音上点映观众的打分对《长安的荔枝》质量有一个大致预估,近两日,《长安的荔枝》在抖音出炉的新评分几乎都是四星及以上。此外,抖音汇集百余名影评人的百评团中,已有21人对《长安的荔枝》进行打分,其中“喜欢”也就是认为影片评分在四星及以上的为20人。


再来看豆瓣和淘票票,13日,豆瓣上的电影票房组开贴对《长安的荔枝》进行打分,截止17日评分人数超580人,四五星评分合计占比45%,33%的人投了吃瓜选项,二星及以下评分占比仅为9%。同样截止17日,淘票票上《长安的荔枝》购票好评人数为4155人,差评为81人,好评与差评比为51:1。


开年至今,国产院线电影中仅有春节档动画电影《哪吒之魔童闹海》和六月底上映的纪录片《风起前的蒲公英》豆瓣评分在8分以上,如果《长安的荔枝》能成为今年首部破8分的国产院线剧情片,在口碑优势带动下,是有望进入10亿俱乐部的,如果《长安的荔枝》豆瓣开分在7分到8分这一区间,大概率可以保5亿争8亿到10亿的最终票房。

当然这只是影片自身带来的票房变数,综合外部因素来看,《长安的荔枝》票房落点如何,还要看同期对打的《你行!你上!》的成片质量。作为姜文新片,《你行!你上!》云集葛优、马丽、于和伟、胡歌、辛芷蕾等一众高国民度演员,且贴着喜剧题材与励志主题的标签,如果口碑稳住,那票房竞争力是相当可观的。

如果两部影片拉不开口碑差距,那同档期对打的情况下,走势有以下两种可能,一是票房分流影响彼此的总票房上限,二是两部口碑佳作合力带热暑期档,朝着相互成就的目标前进。我们也希望最终迎来的,会是第二种走势。

《长安的荔枝》《你行!你上!》上映一周后,院线市场又将迎来《戏台》《南京照相馆》两部黑马潜力股,目前《戏台》也已经预定暑期档口碑佳作。时间来到7月下旬,多部高质量国产影片的接力,或许会成为暑期档的重要转折点。


本文由网络整理 ©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
上一篇
暑期档第一大片,彻底凉了
下一篇
《超人》票房为什么这么差??

评论

共 0 条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