植物统治着地球,这句话并非说说而已。
2018年6月,以色列维茨曼科学研究所的 Ron Milo 教授在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》(PNAS)杂志发表论文,研究团队计算了地球上的生物量分布,植物占据了地球生物总量的82%。
可人们给它们的关注度并不够高,对它们的了解也不够多。
而纪录片《绿色星球》,就像是一个契机,带我们走入植物的世界。
看植物们为了争夺阳光各出奇招,看它们在生长过程中和动物、昆虫们相爱相杀,看四季轮转、意外频发下植物们如何艰难生存。
然后,知道植物的奇妙,和人类的渺小。
01
阳光争夺战
植物吸收二氧化碳,排出氧气,离不开光合作用。
热带雨林里面的植物生长得十分密集,矮小的植物晒不到阳光,无法生长是很常见的事。
为了活命,就只能想出种种不同的办法,在“阳光争夺战”中取得胜利。
而在所有的策略中,最直接、最简单的方法,就是比同类生长得更快、更大。
一般的树木,一年可以生长两米,但轻木则可以长10米。
这一特性,是由它的特殊木质决定的。
人们所见到的绝大多数树木,都是实心的。
而轻木的横截面,充满了各种孔洞,就像是一个木质的蜂巢。
这样的好处,是可以吸收更多的阳光。
坏处,则是树干的坚韧性不够,更易被折断,树木的生命周期也更短。
而有一些植物,则更会讨巧一些。
比如藤蔓,它就像是一个喜欢搭便车的无理乘客,依靠自己的触须寻找周围的植物。
找到后,就缠绕其上,与其一起生长。
但一些植物会有比较独特的策略,来拒绝“顺风车”。
比如刚刚提到的轻木,它的叶子上面长满了柔滑的绒毛,即使是带有倒钩的藤蔓也难以抓牢。
拒绝白嫖,从轻木做起~
陆地上的植物如此,水生植物也是一样。
想要在湍急的水流中生存下去,每一种水生植物都有自己的小妙招。
比如虹河苔。
它生长在水中,叶子发生了形变,可以收集溶解在水中的矿物质和营养物质。
为了把自己固定在水中,它的茎部会分泌出一种被称为“自然界最强粘合剂”的物质,帮助它牢牢地站在河床上,即使海枯石烂,也不会轻易移动。
而大薸选择的方法,则是随波逐流。
它生长出了很大的叶子,好提供足够的浮力,让自己可以飘在水面上,接受阳光。
等到水流到来,它就随之而去,找到新的定居之所。
然后,凭借自己快速生长的根系,在那里占据一席之地。
就像那句老话所说,先下手为强。
但还有一句话,叫做后来者居上。
亚马逊王莲生长在水底,等到合适的机会,就会慢慢地向上生长,参与到这场阳光争夺战里。
与大薸相比,它的方法,则更显简单粗暴。
在接近水面时,它会用新芽拨开水面挡住自己的植物。
留出足够空间后,才破水而出,开启自己的“成王之路”。
它最开始只是一个略带一些小刺的花苞。
随着生长,正片叶子会慢慢地平铺于水面之上,形成一个直径最大为两米的“圆盘”。
在这个过程之中,有的植物会被它挤走。
但它们已经算是幸运的了。
因为还会有更多的植物被亚马逊王莲背面附带的小刺戳破,从此彻底退出阳光争夺赛的舞台。
而亚马逊王莲则会一直生长,直到彻底占据那一片海域。
02
自然界的双赢
对于植物来说,一生中最重要的两件事,一个是生长,一个是繁殖。
对于由人类培育的植物来说,繁殖的流程是简单的:授粉、结果、长出种子、播种,成长。
但对于长在森林中的植物来说,这个过程就不那么容易了。
因此,植物们不得不想出各种策略,让动物以及昆虫们帮助自己完成授粉,并尽可能保护好自己的种子。
授粉环节,通常是昆虫/动物与植物的双赢。
轻木会生长出数以千计的花朵,每一朵都有人的手掌大小,装着甜甜的花蜜,以此来吸引蜜熊的到来。
蜜熊在吸食花蜜时,会从一棵树移动到另一棵树,在这个过程中完成轻木的授粉。
而为了提高授粉的成功率,轻木的花朵会一次又一次地分泌出花蜜,吸引蜜熊的到来。
这个流程,一个晚上可以重复7次。
作为报答,蜜熊们可以在几周内享受超过50升花蜜。
但有一些植物,就没这么讲究了。
凯氏大王花(腐尸花),是世界上最大的花。
它要用五年时间,才能完成从花苞到花朵的整个过程。
它采取的策略,是“画大饼”。
散发出的臭味,让喜欢这种味道的丽蝇误以为有一顿美食在等着自己。
然后,诱惑丽蝇到达指定位置,沾上花粉。
等到丽蝇发现这里没有属于自己的食物,就会离开,飞向下一个“大饼”,完成授粉。
在授粉之后,如何保护种子又成为了一个问题。
马来群岛上的某一株龙脑香科植物,选择了以量取胜。
在十年未能开花后,这一次,它结出了上万颗种子。
但这些种子,能存活下来的,依旧是极少数。
因为在树下等着它们的,除了落叶和泥土,还有许许多多的喜食种子动物。
好在,这一次,结出果子的树木并非这一颗。
许许多多的龙脑香科树木一起成熟,数亿颗果实从天而降,喜食种子的动物们应接不暇。
一些种子,因此得到了生根、发芽、进入阳光争夺战的机会。
银白摄被灯草,则在这一过程中学会了“欺骗”。
它种子的大小、颜色、形状,乃至气味,都与羊粪蛋十分相似。
银白摄被灯草用这样的方法,来“迷惑”蜣螂。
蜣螂有喜欢收集食物的习惯。
它们会挑选尽量新鲜的粪球埋入地底。
很巧的是,它埋藏的深度和位置,十分适合银白摄被灯草生长。
于是,一颗又一颗的种子被埋入地底,一株又一株的银白摄被灯草得以旺盛生长。
虽然带有一些“欺骗”的意味,但这场合作也可以算是双赢。
因为在新的银白摄被灯草长大后,会吸引来新的羊群,为蜣螂带来更为新鲜的食物~
03
生而为树
在《绿色星球》的评论区里,有人这样说:
“人类当然应该拥有和其他物种一样,争夺自己栖息地和生存资源的权利。”
“我不认为自然界会阻止人类怎么作死,自然界向来是没什么所谓的,大不了版本更新重开。”
对后一句话,深感赞同。
因为自然界,真的比人类所以为的,强大得多。
随着社会的发展,越来越多的土地开始被钢筋水泥所覆盖。
但植物并没有因此而放弃。
在地板砖的缝隙里,在人们不注意的角落,植物在拼命生长。
杂草,是植物界的先锋。
它们最擅长适应新的、恶劣的生存环境。
在看不到任何泥土的墙面上,蔓柳穿鱼却在茁壮成长。
成熟的蔓柳穿鱼植株,会让自己的花朵选择向阳生长,吸引昆虫来帮助自己授粉。
然后,在结出果实之前,寻找到墙体的黑暗处,在里面生根、发芽,生长成新的植株。然后从缝隙中探出头来,再进行下一次授粉。
一个缝隙、一个角落,都可以让植物在那里生根发芽。
对它们来说,这个世界上有很多无法避免的危险。
比如昆虫、动物、植物、人类,或者四季变化,天降大火。
但它们总有办法,为自己找到一条生路。
山火,频发于夏季。
它可以燃烧几天不灭,直到被人类所消灭,或者烧完所有能烧之物。
大火过后,满目狼藉,好像在那一片焦黑的土地上已经再无生机。
但这时,垂筒花出现了。
它在地下休眠了15年,被山火的浓烟唤醒,探出头,长出一朵小小的艳丽的小花。
这支花朵虽然不起眼,却可以被鸟类轻易地捕捉。
授粉,这一关键步骤因此再次完成。
几个月后,当越来越多埋藏在土地中的种子开始发芽,跃跃欲试地准备开启新一轮“阳光争夺战”的时候,垂筒花默默地走下舞台,回到地下。
耐心等待着下一次绽放的机会。
人类,是自然的一部分。
为了发展,人类会培养一些植物,让它们规模化地生长。
因此占用大量的土地和森林。
但同样,为了发展,人类也会反省自己过去的错误,纠正一些行为,并做出种种补偿措施。
比如挪走不合时宜的科研机构,让大片的热带雨林可以连接到一起,焕发出新的生机。
比如潜到海底,一株一株地人为种植海草,帮助它们生长。
比如组织起消防队,一次又一次地冲上高山,去挡住山火的蔓延。
人类出现、人类消失。
人类犯错、人类改正。
而植物们对此并不在意。
或许,对它们而言,人类的那些错误,与一轮又一轮的山火并无差异。
植物们要做的,就是留下希望的种子,等待山火过去,长出新芽。
如果山火久久不灭,也无妨。
当所有的植物死去,当世界只剩下这场名为“人类”的山火,它也自然会迎来属于自己的结局。
保护自然,不仅仅是为了一棵棵树木,一株株花朵,也是为了依赖于这个生态系统生存的人类自己。
纵使力量渺小,依旧不愿放弃。
因为世界先爱了我,我不能不爱它。